回到主页

“提升城市公共急救能力——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与使用”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 最新动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要思想,按照国家卫健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对成都市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新的挑战,2023年2月16日,成都市应急管理学会“提升城市公共急救能力——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与使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开展。

本次沙龙活动邀请了成都市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周明亮、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马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曹钰、成都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主任江中发、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科副主任廖亚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副主任陈丹镝,四川川大智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市相关管理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学者、AED相关企业、应急服务信息化的企事业单位代表等20余人参加会议。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的人数高达数十万,居全球之首,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心脏骤停主要急救设备AED已经逐步布防在人流密集的各类场所。如何系统化管理分散在各处的AED,实现AED与城市急救系统的联动,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响应效率,增强成都市公众急救意识,发展社会及公众急救力量,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沙龙现场,参会代表围绕AED设备异常、数据传输、设施使用年限、AED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宣传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交流中,对于现有的AED设备存在的异常、设备升级滞后、耗材使用成本过高、数据上传管理平台须人工处理、点位不足等问题,专家学者指出,现有AED生产厂家,应在研发产品和技术方面多投入,降低产品及耗材成本;AED智能化信息平台与企业管理平台互动共享,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AED产品及使用;地方政府应充分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合理布点,从而提升城市公共急救能力。

本次学术讨论会历时四小时,经过代表发言以及自由提问讨论,总结了成都市公共场所AED配置与使用等情况,提高成都市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城市安全底线,呵护城市安全,进一步提高成都市社会公共急救能力,助推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所有文章
×

还剩一步!

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 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订阅。

好的